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计划_app备用网址
中新网通辽7月5日电 题: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:红色小镇演绎绿色崛起
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
“我们将一手传承革命历史之‘红’,一手托举生态经济发展之‘绿’,把红、绿双产业培育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极,真正实现红色麦新、绿色崛起。”5日,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镇长王旭如是说。
开鲁县麦新镇,因人民音乐家、《大刀进行曲》创作者麦新工作、牺牲于此而得名。红色根脉,是麦新的底色。
图为麦新红色民宿。 胡建华 摄
近年来,麦新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、生态资源优势,擦亮红色文旅、绿色林果两张“名片”,拉动乡村振兴加速跑。
记者了解到,麦新镇红色教育基地包含麦新烈士陵园、廉政教育基地、麦新旧居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。其中,麦新烈士陵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麦新镇麦新村是中央组织部、财政部“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”项目试点村。该村打造了占地6720平方米的红色主题民宿,开发红色研学、农事体验、特色美食等多项内容,让红色文旅元素更丰富、红色名片更鲜亮。
图为宋海飞正在疏果。 胡建华 摄
王旭说,红色主题民宿以乡村居家模式打造,游客可以制作和品尝农家菜、农活生产、手工艺品制作、休闲娱乐活动等,增加乡村旅游活力,加强农村生活氛围。
“红色民宿不仅可以安置周边村屯村民就业,还能辐射周边村屯林果采摘、农产品销售以及农耕体验等多个产业发展,极大地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,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‘红色旅游+’路径,满足游客多元需求。”王旭说。
为更好地发展民宿产业,增加游客的趣味性和体验性,麦新村在民宿附近开发20亩地,打造玉米迷宫和快乐农场,游客们可以在田园间游玩、采摘。
“今年上半年,麦新镇共接待各类群体50余个,接待人次超万人,直接、间接带动经济增长350万元。”王旭说,红色旅游不光增加了收入,也留住了人心。“不少年轻人都愿意留在家乡发展,民宿、餐饮、导游,可选择的工作越来越多。”
这边红色文旅产业人气旺,那边绿色林果产业满园香。
走进麦新镇义和沙拉村宋海飞家的标准化果园,在防雹网的“庇护”下,鸡心果树郁郁葱葱,鹌鹑蛋大小的果子挂满枝头。
正在疏果的宋海飞告诉记者,2012年,他把杨树地更新为沙果和鸡心果,昔日没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杨树地渐渐有了收益。
图为安装着防雹网的标准化果园。 吴月丽 摄
2018年,宋海飞家果品经济林扩大到65亩,通过综合运用高光效修剪技术、铺施农家肥、林下养鹅除草啄虫等生态化手段,走出了一条“产精品果、进高端市场、求最佳收益”的致富路。
“去年安装了防雹网,虽然一亩地投入3500元,但能保证果子不被冰雹砸伤,卖上好价钱。”宋海飞说,去年一等鸡心果每斤卖价4.5元,65亩果品经济林给他带来了29万元的收入。
和宋海飞同村的褚杰利用“合作社+林果经济人”模式,建成了可存储鲜果40万斤的冷库仓储服务站,2022年累计储存销售鲜果78万斤,为义和沙拉村及周边果农增收25万余元。
“我们采取‘线上+线下’的模式进行销售,品种以鸡心果、贵妃李子为主,9月集中收储,11月集中销售,去年3个月时间实现净利润20余万元,村集体分红5万元。”褚杰说。
近年来,麦新镇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,按照“生态建设产业化,产业发展生态化”思路,发展以鸡心果、贵妃李子为代表的果品经济林,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“双赢”。
王旭告诉记者,截至目前,麦新镇共有果品经济林3.6万亩,引导果农建设标准化果园32处,年可产优质鲜果3000万斤以上,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。
时下,生态美景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,成为麦新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麦新人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(完)
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 (记者王连香)现在正值学生暑假的开始,学生出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哪些地区是避暑游的好去处?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7月4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今年7至8月份是盛夏季节,又是旅游旺季,也是我国主汛期关键时期。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今年盛夏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,高温热浪、阶段性强降水、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较重。
贾小龙表示,学生暑期出游,需要更多关注目的地天气气候资讯,掌握必要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。高温天气下,建议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暑防晒和降温措施,备足饮水,尽量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。要避免在暴雨、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,尤其是山区和不熟悉水域。
他介绍,从今年夏季的天气气候特点来看,比较好的避暑旅游去处很多,比如高海拔地区,青海、西藏等地,气候凉爽、空气清新,适合避暑和观赏自然风光;还有滨海城市,有海风的吹拂、海水的清凉;再就是山区、森林公园等,植被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拥有清凉的气候,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。
目前,国家气候中心正在积极推进“避暑旅游目的地”气候生态品牌的创建工作。2022年,全国共有37个县市或区域成功获评“避暑旅游目的地”称号,这些县市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,东北、西北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西等地。 【编辑:刘阳禾】